二氧化氯(ClO₂)是水处理、医疗消毒领域的核心消毒剂,但高浓度时具有强刺激性与毒性。二氧化氯检测仪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其浓度,而日常维护的核心在于延长传感器寿命、精准校准与有效清洁,以确保检测可靠性。
传感器寿命:影响长期使用的关键因素
二氧化氯传感器(多为电化学类型)的寿命受气体浓度、环境湿度与使用频率显著影响。在高浓度环境(如二氧化氯发生器周边,浓度>5ppm)中,传感器电极易中毒(活性物质损耗加速),寿命可能缩短至6-12个月;而在低浓度常规场景(如医院消毒后监测,浓度<0.1ppm),寿命可达2-3年。为延长寿命,需避免传感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气体(如发生泄漏时及时隔离设备),并控制环境湿度在40%-70%(湿度过高会导致电极短路,过低则加速元件干燥老化)。

校准:维持检测精度的必要步骤
二氧化氯传感器的灵敏度会随时间推移产生漂移(通常每月偏差约5%-8%),校准需使用标准浓度二氧化氯气体(如0.1ppm或0.5ppm),通过“零点校准”(清洁空气环境下归零)和“量程校准”(标准气体下调整读数)完成。校准频率为每1-2个月一次(高负荷使用场景如水处理厂需每2周校准),若仪器显示数值与实际浓度差异>10%(如检测到0.3ppm但实际为0.2ppm),需立即校准。校准操作需在温度稳定的环境(20-25℃)中进行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传感器响应。
清洁维护:防止进气堵塞与污染
二氧化氯常与水雾(消毒后残留)或灰尘(如管道中的颗粒物)混合,附着在进气口或传感器表面会阻碍气体扩散。清洁时需断电,用微湿软布(清水或中性清洁剂稀释液)擦拭仪器外壳与进气格栅,禁止液体渗入内部;进气口的防尘滤网(如有)需每月用吸尘器清理或水洗晾干后装回。对于长期未使用的检测仪,需取出电池(防止漏液腐蚀)并存放于干燥环境,再次使用前需重新校准。
通过科学管理传感器寿命(避免过度损耗)、规范校准(保持精度)与细致清洁(维持进气通畅),二氧化氯检测仪可精准监测消毒剂浓度(误差<±5%),为公共卫生与工业安全提供可靠保障。